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推动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之基>>

时间:2021-12-06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工作,指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服务型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既是提高浙江省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壮大新动能的有效途径,对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多措并举发展服务型制造成效显现 

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浙江先后制定出台《浙江省服务型制造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浙江推进服务型制造的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等。


支持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重点围绕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连续5年开展省级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366家,其中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3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打造服务型制造发展高地。积极推动并支持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与杭州市余杭区(现临平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合作共建,建设国内首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同时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杭州、宁波、嘉兴3个城市列入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重点。工业设计是浙江重点发展的服务型制造模式。通过持续推动工业设计发展,有效提升了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也为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节能环保等服务型制造模式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省拥有19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浙江树创科技有限公司(中低压电气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全国仅5家),培育创建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18家、工业设计中心307家、工业设计研究院6家。


夯实服务型制造技术支撑。在加快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同时,全面推进企业云上数字化转型,为深度开展服务型制造发展奠定良好信息化服务基础。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7.17万个,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和县城城区全覆盖;全省累计“上云”企业近45万家,居全国第一位。



浙江发展服务型制造存在四个主要短板 
 一是对服务型制造的认识不够深入。国家层面在2016年正式部署开展服务型制造工作,总体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广大企业和服务机构,对服务型制造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比如,对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内涵、价值机理、主要模式等不甚了解;对制造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等认识不深不透。
二是服务型制造的评价和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当前,针对服务型制造统计指标、评价体系等尚未完全达成共识,统计评价与标准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型制造的规范化发展和科学量化评估。比如,服务型制造缺少统计指标体系,难以反映发展成效;国内外尚没有建立专业的服务型制造标准化组织,制约了指标编制与发布。
三是服务型制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力度不够。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设施、价值认知和市场需求等诸多要素,需要相关技术和人才的有力支撑。在技术方面,服务型制造是基于企业核心制造和核心业务的服务创新,缺乏核心技术是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的最大制约。在人才方面,国内高等院校尚未设立服务型制造相关的专业方向或实践课程,缺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制造又懂服务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四是引导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国家层面出台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省级层面出台了《浙江省服务型制造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但市县普遍没有出台政策。从总体上看,政策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还不够,政策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含金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四项抓手力推服务型制造开创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把发展服务型制造作为增强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加强服务型制造基础研究和培训宣传。一方面,深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支持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服务型制造的研究,争取在基本概念、发展逻辑、价值机制、实现路径、发展模式、相关标准、统计评价等方面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培训。组织省级相关部门和市、县(市、区)经信部门、企业代表开展培训,对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内涵、重要性与必要性、路径和举措等方面进行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性和典型案例,进一步营造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提高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支持建设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充分利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落户浙江的机会,发挥部省合作机制,支持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建设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新型专业智库,为我省开展服务型制造提供重要技术、咨询、解决方案等综合性服务。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推动建设面向服务型制造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发挥浙江省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和企业码作用,强化服务支撑。
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率先推进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规模部署,鼓励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通终端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的良好数字基础。


第三,创新服务型制造工作抓手和载体。建设完善工业设计引擎多跨场景应用。重点围绕服务型制造的重要先导环节工业设计,加快建设和完善“工业设计引擎”应用场景,为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设计赋能。
探索开展服务型制造评价。探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11个设区市服务型制造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分析,推动各地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工作。
再是培育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加快制定出台浙江省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在财政资金、金融服务、发展空间、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基础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组织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协同攻关,研发出一批适应服务型制造发展关键技术,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能力。
同时,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企业,尤其是列入国家和省级示范企业(项目)的带头示范作用,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性服务,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